菜單攝影全攻略|色溫一致、切面呈現與現場SOP(餐飲品牌也能自己拍)
一張會說話的菜單照,能直接影響消費者點單:色溫一致帶來「專業感」,清楚的切面與拉絲讓人「看懂口感」。這篇文章提供你可複製的菜單攝影流程:從光線色溫與構圖選擇,到現場SOP、道具桌面與常見錯誤排雷。文末附檢查表與FAQ,讓內容不只好看,更能帶動轉換。
目錄
- 你要達成的「品牌畫面」長怎樣
- 色溫與白平衡:一致性是第一KPI
- 構圖選擇:俯視 / 45° / 垂直斷面
- 切面與拉絲:把口感拍清楚
- 道具與桌面:把品牌語氣擺上桌
- 現場拍攝SOP(可直接套用)
- 常見錯誤與排雷
- 菜單攝影檢查表(可儲存)
- FAQ
1) 你要達成的「品牌畫面」長怎樣
在拍之前,先定義品牌畫面的三個要素:色溫氛圍、構圖層次、口感焦點。
- 色溫氛圍:偏暖=家常與溫度;偏中性=乾淨、專業;偏冷=清爽、極簡。
- 構圖層次:單品主視覺 vs. 組合拼盤;是否需要留白做文案。
- 口感焦點:酥脆、柔滑、拉絲、湯感、Q彈……先寫在分鏡表。
案例|RE:D 早午餐2) 色溫與白平衡:一致性是第一KPI
目標:同一套菜單放在一起,色調不「忽冷忽暖」。
做法
- 單一色溫光源:避免混用日光+鎢絲+招牌燈;必要時關閉店燈只用棚燈/窗光。
- 灰卡建立基準:開拍前 10 秒拍一張灰卡;之後在 Lightroom 批次套用白平衡。
- RAW+批次同步:先挑一張「基準圖」做白平衡與曲線,再同步至同系列照片。
- 螢幕/輸出一致:校色螢幕;輸出 Web(sRGB、長邊 2000–3000px)與印刷(300dpi、CMYK 由設計端轉檔)。
案例示意
柔和乾淨的一致色:(案例|蜂世界工坊)3) 構圖選擇:俯視 / 45° / 垂直斷面
俯視(Flatlay)
- 用途:份量、配色、品項多。
- 要點:食物邊緣留出呼吸、餐具與道具形成節奏,避免滿版壓迫。
45°(常見餐桌視角)
- 用途:立體感、厚度、主配角層次。
- 要點:主角前移 1/3;背景控簡潔,輔以小景深凸顯主體。
垂直斷面(Side/Profile)
- 用途:酥脆層次、內餡、蛋糕體孔隙。
- 要點:切面要乾淨、受光面要亮;背景退到單色或柔和紋理。
案例連結位
斷面+拼盤混用 → (案例|慶禾號早餐店)4) 切面與拉絲:把口感拍清楚
切面
- 刀工:一次俐落切面,避免「鋸齒」;必要時加熱刀刃(擦乾)切奶油與起司類。
- 受光:側逆光讓孔隙、層次浮現;再以小面積反光板補暗部。
- 乾淨度:切面邊緣以棉棒或紙巾快速清理碎屑與醬汁。
拉絲/流動
- 拉絲:以逆光或側逆光強化絲狀高光;事先測試拉的高度與速度。
- 流動(淋醬/油亮):液面上方預留暗部,讓高光更集中;必要時用黑卡切反射。
案例連結位
早餐熱食拉絲 → (案例|慶禾號早餐店)https://www.megurodesign.com/projects/qing-he-hao
油亮顆粒、醬料一匙 → (案例|築恩小魚辣椒醬)5) 道具與桌面:把品牌語氣擺上桌
基礎搭配思路
- 木質:家常、溫度;適合早午餐、烘焙。
- 石紋/灰調:理性、專業;適合包裝、冷盤。
- 布料:加層次與細節;選「低對比、低圖案」以免搶戲。
- 餐具尺寸:用略小尺寸的盤器讓主體看起來更飽滿。
案例連結位
道具分區、組合圖 → (案例|巡堡 菜單商品拍攝)
透明飲品與杯緣高光 → (案例|靜默飲料店)6) 現場拍攝SOP(可直接套用)
- 建立基準畫面:先拍「一張最像你品牌的圖」,定義色溫、對比、道具尺度。
- 單品 → 組合:先拍單品招牌照,再拍套餐/拼盤,最後拍「比例圖」(IG正方、直式、橫式)。
- 冷食先、熱食後:可冷放的先拍;熱食需安排「出菜→就位→拍攝」在 3–5 分內完成。
- 口感鏡頭補拍:斷面、拉絲、湯面蒸氣,各補 1–2 張「特寫」當主視覺備案。
- 現場備援:吸油紙、噴霧、噴油、替代食材(如第二份主菜/起司)。
- 收尾清單:直/橫版都有、封面主視覺、平台規格(外送/社群)各至少 1 張。
7) 常見錯誤與排雷
- 白平衡飄移:拍到一半換位置卻忘記重拍灰卡。
- 混光污染:店內黃光與外來窗光同時存在,導致皮膚與米飯同張偏色。
- 油光失控:液面全亮無層次;解法是「留暗面」+小面積高光。
- 蒸氣糊片:鏡頭沾霧;改用逆風側逆光、微距時退一點再裁切。
- 畫面過滿:沒有留白;記得為文案和價格留空間。
8) 菜單攝影檢查表(可儲存)
- 有拍灰卡;色溫單一;LR 批次同步完成。
- 每道菜至少拍 俯視/45°/特寫 三種。
- 熱食與拉絲鏡頭各有備份;封面主視覺已挑好。
- 直式/橫式/正方形各一張(社群與外送封面用)。
FAQ
Q1:只有單燈也能拍出穩定品質嗎?
可以。用 60–90cm 的柔光箱置於 45° 側上方,加白色反光板補陰影,已能應對 8 成菜色。
Q2:白平衡用自動可以嗎?
長時間批量拍攝不建議。請用灰卡建立參考,再在 LR 批次同步,能避免色偏。
Q3:拉絲總是糊掉,怎麼辦?
提高快門(1/200–1/320),用側逆光增強絲狀對比;若仍糊,請稍微放慢拉絲速度並連拍。
Q4:外送平台封面要用哪個角度?
以俯視為主,搭配清楚留白與品牌標示;若主菜有高度與層次,補一張 45° 作替換。
Q5:印刷與社群要分別輸出嗎?
要。社群用 sRGB、長邊 2000–3000px;印刷請保留原始高解析檔,由設計端轉 CMYK。
需要把這套流程套進你的菜單拍攝嗎?
私訊我們或前往(服務|餐飲攝影)預約,提供拍攝SOP+道具清單,把你的菜單從「好吃」拍成「好賣」。